close

想戒除體罰,怎麼辦?-戒除體罰八週計畫

  有一半的成人體罰小孩是由於習慣,另一半是由於不得已。我們不相信有人樂此不疲-少數身心異
常者當然例外。

 
  
然而,起初的「不得已」可以逐漸演變成習慣,習慣使人不加思索就打孩子;不加思索打孩子之後
,難免心有不安,於是有找出種種理由來,說服自己事出於萬分的不得已。所以,到底是「不得已」還
是「習慣」,到也難以說個分明。

  無論如何,若是有一種方法既可以解除那些「不得已」的困境,又可以解除這種不文雅的「習慣」
,人人都應該樂於,至少不妨一試。一試,試成了自然就大小平安,皆大歡喜;試不成,至多也不過回
復原狀而已,絲毫不傷感情。

  因為,我們這個「怎麼辦」所提供的計畫是以兩個月為期,兩個月不打孩子,孩子並不會就此不可
收拾,大不了第三個月再加倍打回來就是。若是擔心打不回來,那就可見打之無效;若是辯稱那是因為
放手兩個月的緣故,那我們就要問,以往從來也不曾「放手」,為什麼到現在還必須打呢?

  可件試一下是無妨的。以下就是戒除的步驟,當然,如果閣下是從不打孩子的人,請立刻跳到下一
篇,不要繼續看下去,以免一不小心反而誤入歧途。

第一週
  逐日記錄孩子的優良表現,包括那些微不足道的在內,例如準時回家、不剩飯粒、一喊就聽之類。
若是在學校作老師,就要每一排的學生輪流記錄這一排其他學生的優點,例如準時進教室、上課沒說話
、考試用心寫之類。然後每天必須仔細閱讀這些記錄,第二天「背」(不可看記錄)給孩子(或孩子們
)聽,這一週還不必戒除體罰,想打就打,和原來一樣。

第二週
除繼續第一週的工作外,每次想打孩子的時候,先問他願不願意被打,如果答願意。就不必客氣而打之
,打完之後要孩子說明被打的感覺(注意,是感覺,不是要他懺悔);若答不願,就問他:「但是我覺
得應該打,你說怎麼辦?」持續和他談,但不要做提示或建議,直到他提出一種我們可以接受的方案(
也可能是「那就打吧」,那麼就和回答願意的一樣處理)。

第三週
持續前兩週的工作,但是加長談話的時。例如對答願意的孩子,再問他為什麼願意,打過之後,更加仔
細的研究他的感覺;對題其他方案的孩子,多與他研究那些方案的效果。總之,無論打或不打,儘量多
談話,但未得他的同意之前,不要打他。

第四週
持續前三週的做法,但給自己限定本週打人的次數,在家裡,也許是不可超過兩次,面對一班學生,也
許是不可超過十人次。一旦限定的額數已滿,就絕對不可再打,即使孩子要求,也不要打他,理由是:
「老師(或爸媽)自己定的數額已滿,不能再打。」孩子如果不明白,可以解釋給他聽這個戒除體罰的
方案,如果不想解釋,就讓他一頭霧水也沒關係。

這時候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孩子一直提不出我們可以接受的替代體罰辦法,纏到最後,就必須算了,
告訴他:「你沒有辦法,我也沒有,所以你只好自己承擔後果。」然後一走了之。

在這兒,重要的觀念是,要讓孩子了解他的錯誤要由他自己負責,別想挨一頓打或罵就可無事一身輕。
體罰或
任何來自老師父母的懲罰,都有一個最大的壞處,就是剝奪孩子通過理性判斷而發展自主性的機
會。

第五週
持續前面工作,但降低限額。面對體罰額滿之後孩子的犯錯,除了與他研究解決方案之外,再加上要他
一起研究犯錯原因。與他研究犯錯原因是一個細緻的工作,必須仔細引導他自我剖析,包括外在有形的
因素和內在心裡的因素。然後再引導他自己找尋改錯的方法,盡量少做建議,少訓話。

在這兒,重要的觀念是,要追究出犯錯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改錯,體罰或任何懲罰都是在掩飾問題,而
不是解決問題。

例如孩子交不出作業,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無法抵抗電視的誘惑,打罵可使他離開電視,但為未必能讓他
接近功課,結果就是坐在桌前神遊太虛,仍然無法做好功課。所以,引導他面對自己的問題,進而找到
解決的辦法,才是根本之道。

第六週
完全停止體罰,全力表揚優點,對於任何犯錯行為,完全採用談話方式,不必在意結果。時間多,就多
談,時間少,就少談。學校老師可能沒有時間跟每一個犯錯的學生談,可以採取團體協談方式,或先選
出某些學生談,另一些照顧不及就算了。

在這兒,重要的觀念是,孩子本來就會犯錯,犯錯之後本來就無法立即改正。容許、接受、包容孩子的
錯,是教育工作的大前題。一旦採用強制手段,我們就離開了教育。

第七、八週
無論如何,請再堅持兩週,同時思考研究教育的真諦。

  以上是一個八週的計畫,我們不想在本文中描述者八週中孩子將有的進度和師生或親子關係的改善
,這些可預見的驚人效果使要適行就會發現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在這八週裡,我們一方面由忽視問題
逐步走向解決問題,另一方面,由否定孩子逐步走向肯定孩子。孩子只要感受到受肯定,就會發揮他向
上向善的本能;問題只要被重視(而不是用體罰一掌帶過),就一定會被孩子與我們合力解決。

  親愛的朋友,我們提供了計畫和步驟,但並不擬定細部的做法(例如與孩子談話的實質內容),那
些,適要由您及您的孩子或學生共同創造的。我們相信您,正如我們相信,凡是「人」,都有無窮的潛
能!

現在只剩下一個問題,那就是,您願意一試嗎?
[B]想戒除體罰,怎麼辦?-戒除體罰八週計畫[/B]
  有一半的成人體罰小孩是由於習慣,另一半是由於不得已。我們不相信有人樂此不疲-少數身心異
常者當然例外。
 
  然而,起初的「不得已」可以逐漸演變成習慣,習慣使人不加思索就打孩子;不加思索打孩子之後
,難免心有不安,於是有找出種種理由來,說服自己事出於萬分的不得已。所以,到底是「不得已」還
是「習慣」,到也難以說個分明。

  無論如何,若是有一種方法既可以解除那些「不得已」的困境,又可以解除這種不文雅的「習慣」
,人人都應該樂於,至少不妨一試。一試,試成了自然就大小平安,皆大歡喜;試不成,至多也不過回
復原狀而已,絲毫不傷感情。

(摘錄自<愛的手冊>,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出版)

歡迎來電索取<愛的手冊>,電話:02-23642955,只須負擔成本費(內涵郵資)80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義扶持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