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孩子的八大對策 

 

任性可說是獨生子女的通病,主要表現爲固執、抗拒、不服從大人管教、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不服,所以大人不在旁邊時,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孩子不聽話,父母的要求和願望難以實現,父母就會對孩子不滿,就容易出現不理智的表現:有的會採用打罵的方式對孩子嚴加管教;有的對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則對孩子的要求妥協,天長日久更助長了孩子的這種行爲。那麽,當孩子出現任性、不聽話的行爲時,家長究竟應該怎樣對待才算是明智、有效的呢? 

 


一、關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反抗期"。 


  在對待孩子任性的問題時,家長充分理解幼兒獨立性的發展規律是至關重要的。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3-4歲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此時孩子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聽話,經常和大人"鬧獨立",總是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有時好象故意與父母作對,往往到4-5歲時這種情形依然延續,孩子經常表現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孩子的這種獨立性傾向常常被大人們認爲是不聽話,實際上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獨立性個性品質發展的重要標誌,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發育現象。此時,若是一味地對孩子橫加干涉或者責駡懲罰,孩子可能會變得聽話但同時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則受到傷害,獨立性的發展更會停滯不前。正確的做法是:關注幼兒的反抗心理,因勢利導,對孩子的合理行爲與要求,充分鼓勵和滿足;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也要採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避免強硬手段。

 


二、沈著冷靜地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爲。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過分的要求時,家長應注意採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給孩子把道理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爲什麽不對,怎樣做是對的。孩子的是非觀念正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可以採取轉移、冷處理、適當懲罰等辦法把難題巧妙化解。

 


三、轉移 


  這種方法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爲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四、冷處理 


  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大人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採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事後,家長可對孩子簡單而認真地說明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並對他說"相信你以後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五、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大人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

 


六、激將法 


  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果孩子在街上吵著要買雪糕,家長可以說:"你不是說你很堅強的嗎?怎麽連不吃一塊雪糕都受不了。你究竟是真堅強還是假堅強

 


七、適當懲罰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爲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飯,家長既不要責駡,也不要威脅,只需飯後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來。孩子餓時,告訴他肚子餓是早晨不吃飯的結果,孩子嘗到餓的滋味就會按時吃飯了。

 


八、注意把握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技巧。 

 

  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該讓孩子"蹦一蹦能夠得著",即應該是孩子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而不是孩子怎麽付出努力都達不到的過高要求。提出要求時,要讓孩子有信心可以達到,此外,提要求的口吻,應是肯定、親切的,這樣更易於被孩子接受。 

 

 

回覆

 推薦

 留言 3 / 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小可o

傳送時間: 2004/12/25 上午 04:19

 

良好性格從小塑造

 

 

 

 

 

 

 

嬰幼兒行為與性格的培養不光是來自天賦,後天環境的剌激與潛移默化也會有影響喔! 幼兒因為好奇而去探索周遭世界,去增加他個人生活經驗,而孩子的行為也大多來自周遭人的寫照。小編找了一些資料是關於父母可能會忽略的小細節,作為參考!

1、孩子是從感覺中學習

孩子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開始感覺周遭的人與他的關係。父母的言行舉止足以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特質的發展。當孩子抓東西往嘴邊送時,父母宜取一替代的物品換下孩子手中的東西,才不致造成孩子失去東西的感覺;嬰兒便便時,父母如能誇讚:「好漂亮的大便哦!」,開朗的聲音,喜悅的表情,即使聽不懂,也不玫造成孩子心靈上緊張。﹙ㄟ這個…=.=﹚

再例如:「你好可愛哦!媽媽好愛你哦!寶寶乖......」孩子的心靈也會感染到溫曖--愉悅而安詳地享用吸奶的樂趣。為了使孩子未來的個性溫和、情緒穩定、行為不會出軌,適時地傳達愛意,使孩子感受到溫馨、和諧,十分重要。否則將嚴重影響孩子未來行為的塑造。

2、孩子是在日日常生活中觀察學習

平時當幼稚園小朋友在扮家酒時,都非常明顯地發現,扮演母親的孩子,有的兇巴巴,大聲吆喝同學:「閉嘴!給我坐好!不乖,我就打死你!」結果嚇跑了同學。也有的孩子在扮演媽媽時,會說:「你們乖乖坐好,媽媽做好東西請你們吃!」「請小聲說話,請不要吵醒子娃娃!」溫柔有禮,大家都陪他玩得好開心。以上角色演實例,沒有人教,都是模仿自父母。

因此,期望孩子未來的行為有良好的表現,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感同身受

(一)當孩子有負面行為時,必須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會別人帶來不快樂,包括自己也會不快樂。
(二)引導孩子說明,為什麼有生氣、傷心、快樂的感覺。
(三)不要只一味要求孩子凡事應該明白,從小要「教」,以聲「 示範 」,否則就等於默許孩子的負面行為。
(四)當孩子表現得有禮貌,對父母有體貼的行為,要及時給予讚許及獎勵,否則孩子面對自己努力的表現卻沒得到回應,慢慢地,好的行為也會逐漸消失殆盡。

2、免以下「心靈害蟲」的形成

自私行為:應多鼓勵孩子平日樂於助人的氣度。
懶惰: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可凡事代勞。
軟弱不振:應多鼓勵少責備,建立自信心,方能勇於接受挑戰。
粗野行為:出現粗野行為時,父母應表示不悅,或沒收某項孩子平時享有的權利。傲慢態度:需時常和孩子討論每人的優點,進而去欣賞他人的優點。
小氣計較:要與孩子討論:有多少能力可以幫助人?如為弟妹講故事、鼓勵孩子成為父母的小幫助手。
逃避退縮:幫助孩子面對現實、克服困難,必要時助以一臂之力。
性格暴躁:孩子情緒暴躁時,不應讓孩子得逞,要求重來一次時,必須心平氣和,方能達到所求。


 父母最好能經常注意子女的需要,關心子女的情緒及言舉止、興趣與能力之轉變,調整對子女及某些限制,在兒童時如能及時導正,方能幫助子女人格及良好行為的塑造!

 

 

 

回覆

推薦

 留言 4 / 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小可o

傳送時間: 2004/12/25 上午 04:22

 

 

 

 

培養孩子好行爲的妙法


兒子出生至今已近28個月了。在短短的二年多的時間裏,我深深地感覺到,兒子如同一道我永遠也解不完的題。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冒出來。不過,在同兒子的不斷過招中,在同其他媽媽的交流中,在從報刊閱讀中以及在網上的查詢中,我逐漸甩掉了育兒盲的帽子,變成了一位自認爲還算稱職的媽媽。現我將自己在實踐中總結的關於《培養孩子好行爲的妙法——獎勵與懲罰》一點經驗分享給大家,望衆媽媽們回去研習。

一、獎勵

及時且經常地獎勵孩子的良好行爲,可以增進孩子的良好行爲,使其繼續鞏固與提高。

這種獎勵,必須孩子表現出良好行爲後立即做出的才能有效。獎勵有許多種,我主要實施的爲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兩種,其中精神獎勵對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爲習慣尤爲重要。

1、精神獎勵。精神獎勵包括微笑、擁抱、親吻、鼓掌、拍肩、口頭表揚等等。

兒子愛上了識字卡。上月底,我爲兒子買了一套無圖識字卡。買回的當天晚上,我像同兒子玩其他玩具一樣與他玩認字遊戲。我先教他認六張卡片,當讀了幾遍後,我開始將卡片扔在床上,隨便說一個字,讓他在卡片堆裏找。當兒子找對一個卡片後,我馬上給兒子一個親吻,並誇張地說聲 “真棒,棒極了。”。兒子見媽媽如此高興,立刻來了精神,一個勁地讓媽媽說,他找。就這樣,一個晚上,兒子都拿著小卡片玩個不停。直到現在,每晚臨睡前的認字遊戲成了我與兒子的精典保留節目。在玩中,我鼓勵的花樣也不斷翻新,兒子在媽媽的鼓勵下,自信心越來越強,一百張的卡片,不消半個月就已認識了大半。

2、物質獎勵。用獎勵小玩具或孩子最喜歡吃的小食品等辦法,促進孩子改善某種行爲。

兒子喜歡看書,喜歡玩玩具,但是在看過玩過後,常常將書及玩具亂扔一氣。有時候,當你給他講書中的某個故事時,他便突然想要看那本書,可是望著床上、地上、桌上、椅上的書,一時還真找不到他要的那本書。爲了使他養成做事有規矩的習慣,我採用了自身找原因加物質獎勵的辦法。自身找原因,主要是反省自己是不是自身表率做得不夠,再者是否能動動腦筋。我首先爲兒子買了兩個布制小書架。買回後,我將他看的書和玩具分別放入了兩個書架內。兒子看完書後,剛要扔在地上,我忙走過去對他說:“讓我們把它送回家好不好。”說完,用手指了指書架,兒子馬上心領神會,將書乖乖地放入了書架。看著進步的兒子,我高興地對他說:“來媽媽獎勵一個QQ糖。”。通過幾次小恩小惠加甜言蜜語,還別說,兒子慢慢地養成了不亂扔東西的習慣。比如吃完香蕉,他會將香蕉皮扔到垃圾桶裏。

二、懲罰

這裏所說的懲罰是指溫和懲罰,而不是體罰或變相體罰。我常實施的有以下幾種:

1、 故意忽視。故意忽視是指大人的注意力從孩子的不良行爲移開,故意不予理睬。這種方法對減少孩子無意識養成的不良行爲習慣尤爲有效。

兒子吐舌頭。一次,我與老公帶著兒子去姥姥家。走著走著,兒子突然注意到馬路對面的一個小女孩在吐舌頭。兒子覺得很新奇,也伸出了舌頭,並笑著看著我們。爸爸看不下去,馬上對兒子說:“快別吐舌頭了。”。兒子聽了,不但不縮舌頭,反而吐得更起勁了。到了姥姥家,兒子繼續向姥姥吐舌頭。姥姥剛要制止,我示意姥姥別提這件事,而是拿出了許多好玩的玩具,以轉移兒子的注意力。過了一會兒,兒子不再吐舌頭了。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我都採取了忽視的方式,可以說屢試不爽。

2、 責備和不贊成。當孩子剛發生不良行爲時,大人要走近他身邊,注視他的眼睛,表情嚴厲,指出那種不良行爲,並下命令讓他停止。一般來說,對許多幼兒,大人使用這種責備和不贊成的方法,就足以制止他的不良行爲。但對經常爭吵的幼兒,這種就不一定有效,可考慮用其他懲罰形式。

一天中午,我剛一進門,就見兒子拿著藍球在廚房裏往頭頂上扔。球剛一扔出去,就掉在了他的腦袋上,並彈了出去。兒子不但不怕疼,依舊扔個不停。我家的廚房是用玻璃鋼窗隔成的,如果球扔得過猛,很可能砸壞玻璃。砸壞玻璃事小,萬一紮著兒子可事大了。我忙走到他身邊,繃著臉,用眼睛盯著他,並大聲說:“兒子,不能在廚房裏往上扔球,如果再扔,我可要把球沒收了。”。兒子看著我嚴曆的表情,停止了扔球。我蹲下身去,指著玻璃對他說:“萬一把玻璃砸壞了紮著你咋辦。”。兒子似乎明白了。乖乖地抱著球到客廳裏扔去了。

這裏要指出的是,大人下命令,必須嚴肅、清楚、明確、有力,讓孩子感到有紀律約束,必須執行。

3、 自然結果。自然結果是指孩子不良行爲發生後産生的必然結果。這種方式是讓他咎由自取,以達到懲罰的目的,不再發生這樣的不良行爲。

 

 

 

回覆

推薦

 留言 5 / 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小可o

傳送時間: 2004/12/25 上午 04:26

 

10種處罰孩子的招數 

 

來源:《嬰兒母親》   

許多父母常會爲了寶寶的鬧情緒,而傷透腦筋。面對孩子不當的行爲、舉止時,做家長的應先瞭解其原因,再以適當的方法處理。但如果孩子以丟東西、打架等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時,父母就需適當給予處罰,讓孩子瞭解他的這些舉動是不對的。

  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得到反省和警惕,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呢?

  1、規勸案例:與同伴吵架、搶奪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關注;然後詢問孩子爭執、吵架的原因,並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灌輸孩子打人、搶奪是不正確的行爲和觀念,並要求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

  建議:勿以很大聲音去壓住或威脅孩子;勿直接將孩子拉開,然後大聲訓斥孩子不是;言語間避免傷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案例:打架、亂丟東西……

  方式:用報紙製作一紙棒,外觀可包上一層裝紙;賦予它一個名稱,如警惕棒、陳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爲警惕

  建議:在心情好的時候製作,可與孩子一起討論製作警惕棒的原因;處罰孩子時,先讓他說出自己錯在什麽地方;提醒處罰的原因;注意安全問題,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爲主,其他部位則應避免。

 

  3、罰坐案例:吵鬧不休、吵架……

  方式:在處罰區上擺上軟墊或一張椅子,可取個名字;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正對大門、不在太明顯地方;限制處罰時間,或讓孩子講處罰多久的時間;處罰完後,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4、幫忙做家務案例:亂畫,亂丟東西、玩具……

  方式:準備一條抹布、掃把、盆子等清潔用具,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

  建議: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較小的幼兒可由父母一起帶領做家事;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詢問孩子在幫忙家事時學習到什麽。

 

  5、畫畫案例:喜歡罵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動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況,在固定處擺放一張小桌子(此處罰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書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後使用到這些桌子時,會産生害怕、恐懼的心理);準備一本畫冊及顔色不同的畫筆,讓孩子畫出、寫出心中的想法。

  建議:當孩子有受傷時,先處理受傷部位再處罰;讓孩子將發生的時間和做錯的事情畫下來;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從孩子的畫中瞭解到,孩子犯錯的心理想法;此爲藝術治療法,較不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罰站案例:故意從高處往下跳,車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規劃一個處罰區,可取個名字,地點以靠牆壁、不正對大門爲主;地上鋪上軟墊;準備一個時鐘或鬧鐘,計時孩子處罰的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宜太明顯或正對大門,以免傷及孩子自尊;與孩子講處罰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會造成孩子更頑皮的反效果;視孩子的高度來決定墊子高度;處罰完後,詢問孩子被處罰原因,讓孩子自己知道做錯的原因。

 

  7、看書、寫字案例:暴力傾向、說謊、順手牽羊……

  方式:選擇固定處罰區鋪上軟墊或擺放小桌子;在處罰區裏面放鉛筆、畫紙、彩色筆、故事書、色紙……;讓孩子自己先寫字或看書,化解孩子憤怒的情緒。

  建議:當不能馬上放下的工作時,可先叫孩子到處罰區去反省;別怒斥孩子的不是,與孩子先隔離,緩和彼此的情緒;等情緒平復後,詢問孩子犯錯的動機。

 

  8、沒收心愛的東西案例:吵鬧不休、亂丟東西、不收玩具……

  方式: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爲懲罰。

  建議: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媽媽正在注意和關注;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爲什麽犯錯,和媽媽生氣的原因。

 

  9、排豆子案例:針對耐心不足,亂丟東西等情況。

  方式:準備一個盒子、盤子,裏面有紅色、綠色等彩色的珠,幾個塑膠罐子;讓孩子在處罰桌上,將各種顔色的珠,擺放在正確位置。

  建議: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視情況針對孩子修改來處理,可先罰站、罰坐再做處罰;此目的在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可訓練手眼協調、分辨能力;完成後,讓孩子知道被處罰的原因。

 

  10、禁止某些權利、要求案例:不愛刷牙、挑食、亂丟東西……

  方式:將孩子愛吃、愛玩的東西暫時禁止碰觸,作爲懲罰。

  建議:不以威脅、憤怒的態度大聲對孩子說;讓孩子知道禁止這些權利的原因,當孩子日後表現佳時,恢復其權利。

  把握原則、控制情緒此外,專家也表示,孩子成長過程當中,難免都會犯錯,無論是無心的或是故意的,當父母在處罰孩子時,還需注意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後遺症。

 

1、安全問題,處罰物品的材質避免過於堅硬;

2、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

3、處罰的地點應選擇不明顯、不正對大門地方,以免傷到孩子自尊心;

4、注意措詞、語氣,勿以威脅、恐嚇的話語對孩子說;

5、處罰內容需徹底執行,不寬容、妥協;

6、處罰後,安撫孩子,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關心和關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信義扶持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